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再别康桥》教案_再别康桥教学简案

    正文概述 方钢管   2025-10-14 21:15:14  

    《再别康桥》思考

    引言

    在回顾徐志摩的一生,尤其是1928年秋重到英国后,他通过写作展现了强烈的离情别绪和对自然景物的敏锐感知。1931年即逝的徐志摩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对“西天云彩”的告别情感。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结构,成为徐志摩诗歌作品中的经典代表。


    一、整体鉴赏

    1. 意象的选择
    2. 金柳:夕阳下倒映着金色的柳枝,象征诗人对离别的深情。
    3. 柔波:连绵起伏的水波,暗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自然的和谐。
    4. 星辉:星星闪烁,增添了一种温暖而明亮的感觉。
    5. 青荇、青草、水波: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6. 节奏感与韵律性

    7. 诗歌中常用“轻轻”、“悄悄”等词语,展现了严格的节奏和谐感。
    8. 静默与动向交替出现,形成了“轻快感”的节奏特点。

    9. 音乐美

    10. 每节的押韵和节奏优美,仿佛一首完整的旋律,体现了徐志摩诗歌中对音乐美的追求。

    二、个人感受

    1. 情感表达
    2.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结构,展现了作者的离情别绪。尽管诗人当时可能感到伤离,但《再别康桥》却以“云彩”为告别对象,避免了传统的送行场景,使情感显得更加洒脱自然。

    3. 个人体验

    4. 通过这首诗,我深刻体会到徐志摩对景物的敏锐感知能力。他能在平凡的日常物象中发现内心的情感与变化。

    三、总结

    《再别康桥》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美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意象与优美的结构,展现了徐志摩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诗中“金柳”、“柔波”等意象象征离情别绪,而“星辉似的梦”则增添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浪漫感。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


    五、布置作业

    1. 思考题
    2. 分析这首诗中意象的选择与象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感受或生活经验进行赏析。

    3. 写作作业

    4. 根据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诗歌情感表达的文章,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以上思考希望能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并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兴趣!

    教案:《再别康桥》

    【教学目标】
    1. 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学习朗诵全诗,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提炼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进行合理想象,再现画面;
    4.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一、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寻找记忆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一定也有过离别的情景吧?想不想和康桥一起经历一段离别的时光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欣赏一首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家乡、故乡的故事,或者 recalling the memory of a time when you were away, and how it felt. **


    二、走近诗人

    活动:了解背景——“我”的故乡
    1. 教师介绍徐志摩的生平:浙江海宁人,现代著名诗歌作家,翻译家。
    2. 询问学生关于徐志摩的兴趣点和文学成就。
    3.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他们回顾《自剖》等作品,了解他如何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三、了解背景——康桥的美丽与“我”的变化

    活动:解读康桥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1. 讲述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的历史和现状:1830年建于“星河”之上,至今是剑桥大学的重要地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美丽的水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康桥”的美丽是否与诗人“我”的情感有关?**


    四、初读感受——寻找诗中的记忆点

    1. 教师板书《再别康桥》,教师介绍诗的结构:七节七个意,四句一句,押韵。
    2. 学生齐读整首诗,并引导他们分节阅读,逐句理解。
    3. 小组讨论:从每一句中发现怎样的场景或景象?作者做了哪些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4. 第1、2节——“云彩”、“金柳”:诗人回忆过去的离别,与康桥告别;
    5. 第3、4节——“水草”、“彩虹(梦)”:诗人在寻找离别的梦,经历寻梦的苦痛;
    6. 第5、6节——“星辉”、“夏虫”:诗人的情感波澜不平,反复思考离别与相思;
    7. 第7节——“我的康桥”:诗意地写出了作者难以割舍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情感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乡的怀念与无奈,以及在故土中寻找离别的勇气与力量。


    五、再读把握——意象联想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句中的意象:“云彩”、“金柳”、“水草”、“彩虹(梦)”、“星辉”、“夏虫”。
    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如“夏夜离别康桥”,如何描绘康桥的独特美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康河的晚霞下,柳树的柔美与河水的清澈是否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

    六、精读体会——寻找诗意中的情感

    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抒写。
    2. 问题:你对《再别康桥》有何个人感受?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体验。
    3. 学生举例:
      ——诗人用诗歌表达了他的深厚感情与孤独;
      ——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如“水草”、“彩虹(梦)”成为情感的寄托。

    4.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康桥”的美丽是否承载着作者对家乡、故乡的思念?
      “我的康桥”是否是诗人内心的永恒记忆?

    教师总结: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康桥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怀与无奈。通过诗歌,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深度与诗意的升华。


    七、美读涵咏——诗意的深层含义

    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 《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康河”象征着作者的情感与记忆;
    3. “彩虹(梦)”超越了自然景色,成为情感的寄托。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描绘康桥的美丽与离别的无奈,表达了对家乡、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在故土中寻找离别勇气的精神。


    八、链接抒写——抒发情感

    1. 学生自由抒写:
    2. “我”一定也有过离别的情景吧?想不想和康桥一起经历一段离别的时光呢?请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抒写:
      ——思考家乡与故乡的联系;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


    九、课堂总结(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徐志摩及其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下课后,我们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观看视频,进一步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 【教学目标】
    1. 理解徐志摩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
    2. 学习朗诵并感受诗中的情感与意境;
    3. 提炼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并进行合理想象,再现画面。

    【板书内容】
    一、导入——寻找记忆点
    二、了解背景——康桥的历史与“我”的情感
    三、初读感受——诗中的记忆点
    四、再读把握——意象联想
    五、精读体会——诗意的内涵
    六、美读涵咏——深层含义
    七、链接抒写——抒发情感
    ```


    作业布置:
    1. 找出徐志摩的一首现代格律诗,并运用今天的赏析方法加以赏析。
    2. 书写一首你的家乡或故乡的现代格律诗,模仿《再别康桥》的结构和风格。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再别康桥》教案_再别康桥教学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