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正文概述 世世代代   2025-11-09 15:25:06  

    第2课时: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扁鹊见蔡桓公”
      教师提问:“如果我生病了,父母会怎样做?”
      学生回答:“他们会为我治罪。”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2. 导入二(板书“扁鹊见蔡桓公”)
      教师提问:“如果我的父母知道我有病,却拒绝给我治疗的机会,他们会怎样做?”
      学生回答:“他们不会觉得我的病是不应该解决的。”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二、检查预习

    1. 学生介绍课本内容
    2. 对文中“同义有别”、“古今异义”等词语进行分析。
    3. 评价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有启发性。

    4. 交流学习方法

    5.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文意?
    6. 教师总结:(1)熟读文中的基本语句,掌握常用词的准确意思;(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的难易程度。

    三、学法实施

    1. 熟读文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沸: ______
      • 勒: ______
      • 跑: ______
      • 休: ______
      • 体: ______
      • 床: ______
      • 驼: ______
    2. 理解文意
      (1)在文意的理解中背诵

      • “寡人无疾”——蔡桓公固执自信;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对医生感到猜忌,拒绝治疗;
      • “不应,又不悦”——扁鹊对医生的冷淡态度;
      • “居五日,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即扁鹊四次诊断蔡桓公病情、四次医术。
    3. 正声假名训练
      (1)在背诵全文时注意正声和假名的运用;
      (2)引导学生在背诵中模仿文中的语气,如“当”字为假名,“当”→“已”,但需注意句子结构的变化。

    4. 小组讨论(1分钟)

    5. 交流自己是如何理解这段文字的:
      • 是在描述人物性格、反映了某种道理?
      • 或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四、总结

    1. 回顾学习内容
      (1)扁鹊四次诊病、四次医术的故事;
      (2)揭示了如何正视自己缺点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拒绝帮助他人。

    2. 鼓励学生

    3. 你们学到了哪些具体的文言知识?
    4. 这类故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

    | 项目 | 内容 | |----------------|------------| | 文言词语学习 | 同义有别 | | 文言句子结构 | 源自我记 | | 文意理解 | 文意解读 |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在朗读检测中的表现(板书检测);
    2. 学生对学文方法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扁鹊见蔡桓公》,并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7.1 教读课:《扁鹊见蔡桓公》(32分钟)

    [教学目标及重点]

    • 了解文言词语
      明确“疾”、“病”、“走”、“复古义”、“有好处”等文言词汇的古义和今义,并理解其不同的复古、益古和索古意义。
    • 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 注重实际研究问题
    • 理解句意与文意

    • 理解学习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结合班上交流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自主阅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课型及课时]

    1. 教读课
    2.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

    • 通过轻声读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
    • 集体背诵文中重要句子,如“立有间”、“不治将恐深”等,增强语言积累和默写能力。
    • 学生编排剧表演并进行表演反馈,激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扁鹊见蔡桓公》,引导学生轻声读文,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然后,放声朗读后背诵重要句子:
    1. 扁鹊见蔡桓公
    2. 扁鹊在蔡国讲学
    3. “立有间”“若有一会儿”“未至即之”
    4. 柯惠国病入膏肓
    5. 鲍叔牙言“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师生共同研习

    1. 了解人物特点
    2. 扁鹊:神医、善治
    3. 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4. 讨论学习内容

    5. 讨论主题:为什么蔡桓公最后会死?

      • 学生可能的回答:⑴ 谁有病早治,别莫大意;⑵ 忍盲猜忌,莫随心疑。*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引导思考:学习中正视缺点错误,切勿拒绝正确帮助,切勿主观猜忌。
    6. 编排剧表演

    7. 学生编排剧本并进行表演反馈,教师进行点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 整体感知环节:轻声读文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但需要进一步加强背诵和背译能力的训练。
    • 剧表演环节:通过编排剧表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角色塑造有了进一步提升,但表演效果还需进一步优化。
    • 背诵环节:部分学生在背诵文言词汇时存在困难,教师可采用分段记忆法或反复强化记忆的策略。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扁鹊见蔡桓公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