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失物招领处设计图)

    正文概述 史蒂夫   2025-08-04 02:30:09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理解和感受内容。
    3. 理解“失物”、“捡到的东西”等词语的含义,明确失物招领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2.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1. 理解“失物”、“拾到的东西”等词语的含义。 2. 探索“失物”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 考虑以下内容制作活动板书:
    3. 第一自然段:失物招领。
    4. 第二自然段:植物园拾垃圾。
    5. 第三自然段:拾到的东西如何处理。
    6. 第四自然段:失物问题回顾。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失物招领

    1. 教学目标
    2. 认识失、级等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理解和感受内容。

    4. 教学活动

    5. 朗读主题词: 《失物招领》
      • 引导学生理解“丢失”与“被丢弃”的区别,并引出课题。
      • 鼓励回答:“你所在的学校有过这样的事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6. 动画展示: 生活中的垃圾堆(植物园的拾垃圾场景)。

      • 结合课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捡到的垃圾如何被“失主”认领并处理。
    7. 自读生字

    8. 随机指名学生自由读生字,完成后组队互读。
    9. 提供生字卡片或多媒体辅助朗读,确保正确发音和书写。

    10. 检查自学情况

    11. 个别阅读与小组合作(开火车读)。
    12. 标好每小节的“小节名称”:第一段:失物招领;第二段:植物园拾垃圾。

    第二课时:植物园拾垃圾

    1. 教学目标
    2. 熟悉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3. 探索“失物”问题的过程。

    4. 教法

    5. 启发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叫“失物”?
    6. 鼓励讨论和交流:“这些丢的垃圾被怎样处理?”“大家有没有共同的语言?”

    7. 学法

    8. 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9. 活动设计

    10. 小组讨论: 讨论同学到植物园捡垃圾的情景。
    11. 朗读练习: 指名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同桌互读,再开火车读。

    12. 板书与总结

    13. 板书“植物园拾垃圾”这一节内容,引导学生明确问题。
    14. 总结:同学们在植物园捡到垃圾时,如何帮助“失主”呢?

    第三课时:拾到的东西如何处理

    1. 教学目标
    2. 探索“拾到的物品如何处理”的过程。

    3. 教法

    4. 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动,设计互动活动。
    5.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6. 学法

    7. 主动思考:“你帮助了谁?”你对处理方式有什么看法?

    8. 活动设计

    9. 拨松废品,设计一个“拾到的东西怎么处理”的情境。

    10. 板书与总结

    11. 板书:拾到的物品如何处理。
    12. 总结:“失物”问题其实就问:“你帮助了谁?”然后“我们大家都可以帮到别人”。

    第四课时:演读比赛

    1. 教学目标
    2. 熟悉生字并理解其含义。
    3. 较为自由地阅读课文,表现朗读兴趣。

    4. 教法

    5. 组织同学们比拼,激发竞争意识。
    6.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失物招领的意义。

    7. 学法

    8. 自主选择朗读范围(1~2段),并分享阅读感受。

    9. 活动设计

    10. 每人或小组读1~2段,完成后对照生字卡片背诵。
    11. 通过比拼,增强课堂活跃性。

    第五课时:复习巩固与作业

    1. 教学目标
    2. 总结学到的知识。
    3. 完成阅读练习和作业。

    4. 教法

    5. 回顾学过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
    6. 给出布置作业的机会(如废品回收活动)。

    7. 学法

    8. 自主复习、小组讨论、完成作业。

    附录

    板书设计: 1. 起始图:失物招领。 2. 第一自然段:失物的名称和作用。 3. 第二自然段:植物园拾垃圾的生活场景。 4. 拾到的东西如何处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失物招领》的主题,并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第一篇:《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级、观”等生字,会写“工”等6个字。 2. 感受通过描写帮助他人的情节,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3. 培养认真读文字、听文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通过朗读、分组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读写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帮助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 教师提问:你今天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 学生回答:看到几个同学在植物园里丢弃垃圾,张爷爷说他们要领回自己的“果皮箱”。

    二、识记生字(20分钟) 1. 朗读课文(1分钟)
    - 逐段朗读《失物招领》,注意字音和笔画。

    1. 认读生字 (15分钟)
    2. 依次板书“级、观”等生字。
    3. 教师示范:
      • “级” pronounced,“目”是尖的,容易发音。
      • “观” pronounced,“口”是宽的,要小心。
    4. 小组合作朗读: 小组成员轮流朗读生字。

    5. 互动练习(5分钟)

    6. 逐个生字提问:“这是什么字?怎么写?”
    7. 答案:
      • “级”:笔画“口”是尖的,容易发音。
      • “观”:笔画“口”是宽的,“视”的意思。

    三、思考问题(5分钟) - 教师提问: 你最想知道什么?
    - 学生回答: 我不知道自己会丢失东西,不知道别人会怎么处理失物。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 朗读“工”字 (3分钟) - 小组合作:齐读“工”,注意书写。

    1. 分组练习 (4分钟)
    2. 每组学生朗读《失物招领》的自然段,思考:

      • 他们是如何发现丢失的东西?
      • 怎么被主人认领的?
    3. 讨论分享 (5分钟)

    4. 组织全班学生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五、板书设计

    | 年级/班级: | 一年级
    |--------------|------------| | 学科:语文
    | 教学内容:|《失物招领》第一课
    | 页码: | 第1-3页


    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高,朗读、分组练习等环节有效。
    2. 通过互动提问和分享,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意识。
    3. 拓展延伸部分贴近实际生活,增强了学习效果。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版本1)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正确书写“失、级”等14个生字。
    2. 能读出感情,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感受文章的温馨氛围,学会分享或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认识生字并正确运用。
    • 难点:“招领”、“严肃”等词语的意义和意思。

    【教学准备】

    1. 生字卡片(14个生字)。
    2. 动手材料:彩笔、小书签、小纸条、纸袋等。
    3. 课件:《失物招领》全文,分段讲解。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复习
    1. 同桌对读
    2. 团体分组,每组两个孩子互相说一句话。
    3. 然后小组比对,讨论哪组的句子最生动、意思最明白。

    4. 指名组词

    5. 每组选一个生字,由组员读出并用词语来描述这个生字。
    二、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朗读课文中的第一段,注意“可”要读出抑扬声调。
    3. 老师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唐老师和张爷爷看见后都挺高兴的。”

    4. 小组讨论

    5. 小组交流:

      • 你们是怎样的反应?
      • 如果你是参加活动的同学,你会怎样想?
    6. 读第7自然段

    7. 指名学生尝试读第7自然段,教师适当引导,如“张爷爷的脸红了”,学生思考:“能把它比作‘严肃’吗?”
    8. 老师总结:“‘严肃’这个词很有力量,它带给我们的是信心和希望。”

    9. 朗读后两至四段

    10. 小组合作:
      • 每人读一段,然后小组分享自己的感受。
      • 鼓励学生用“写在纸上”来表达自己的心得。
    三、朗读感悟
    1. 小组比赛
    2. 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比比谁的读字、组词最棒。

    3. 个人挑战赛

    4. 每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背诵,完成后比拼速度和质量。

    5. 读文练习

    6. 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来读书,老师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展开朗读。
    四、读第8自然段
    1. 齐读最后一段
    2. 教师提示:“会心的微笑”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是高兴的样子,像两把小手紧紧相扣,充满了喜悦与快乐。”

    3. 小组讨论

    4. 老师提问:“你们能不能找到其他同学或老师也看到这副表情?”
    5. 学生思考:“会心的微笑是一种情感的统一,它让我们觉得大家合作得很棒。”

    6. 个人总结

    7. 每位学生分享自己读文时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 这节课通过多感官体验(比赛、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生字并学习如何用字。同时,朗读感悟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失去的重要性,并表达了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
    • 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挑战赛,学生的参与感和竞争意识增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教学设计说明】

    1. 目标定位
    2.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主动认识生字并尝试运用它们,而非单一地记忆字词。朗读部分注重情感的表达,帮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理解文本内容。

    3. 活动设计

    4. 动手材料和互动游戏(小组比赛)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且生动,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记住生字并尝试运用它们。

    5. 反思与提升

    6.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指导,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通过实践操作(课外作业),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责任意识。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帮助您更好地组织课程!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失物招领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