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里的互文分析与起源
我们来看一下这门古老文学艺术中的“互文”修辞方法吧。
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互文”,即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话分成两部分,用词交错有致的句子或短语,并且让这两个(或三个)部分的意思彼此呼应、互相补充和互相渗透。这种形式在很多作品中都出现了。
比如下面这几句话: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五句中,①句若理解成“东市买了骏马,西市买了鞍鞯,南市买了辔头,北市买了长鞭”,就不是互文而是单纯的“分文”了,这就失去了对原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乐府双碧”的《木兰诗》是怎么组合这些内容的呢?
我们来看第二段:
与《孔雀东南飞》组合成《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勤劳淳朴、果敢坚毅、聪明机智、功而不勋的花木兰形象。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互文、顶针、复沓、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其中尤以互文最为精彩。比如:
①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话的结合,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对个人奋斗精神的深刻理解。
根据之前的解法,我们把前两句翻译成:
东市西市北市,各市所需物马鞍辔鞭。
这不仅是“东西南北市”构成了一组互文关系,“合而”的形式,相应地,把“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合成了“出征所需的物品”。
至于后三句,我们看到它们的解法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说明了作者是如何用镜子和文房四宝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至于第五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里的理解是:
静卧的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静卧的雌兔两只眼睛时时眯起,所以当雌雄两兔并排在地面上跑的时候,又怎么能辨别出那只是雄兔呢?
其实,互文不仅存在于古诗文中,还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理解互文的方法就是将上下句或前后句的含义互相弥补、互相补充起来。就像前面提到的《木兰诗》,它不仅是一个诗歌作品,更是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的生动呈现。
所以,让我们以这种修辞手法重新解读古诗中的内容吧!
木兰诗起源介绍
一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木兰的故事,她女扮男装,挺身而出,代父从军,展现了中华民族古朴、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它是千古以来民谣民歌中的优秀杰作。
而今这篇中国“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兰热”。在国内,一些学者也纷纷为木兰和《木兰诗》而撰文,很多人认为木兰氏起于隋唐,所言《木兰诗》出自唐人之手。现在究此说法,不难辨识:易传于宋,再传于西汉,左克明著《文苑英华》,樵和左克明等人也对其进行了注解和评价。
其实,互文就是指上文的某句话在下文中也有出现,下句在上文中已经出现过,这种“两沟通”的关系就能准确理解互文修辞的方法,进而帮助我们正确解读古诗的意思,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名《木兰诗二首》,郭氏将未署名的古诗排列在前,韦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时,在题下标明:“唐人韦元甫续与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断定,这首原名有作者但不署名的《木兰诗》是韦氏所作,并且通过了编者的多项笔端和自注的方式完成了对这一旧作的重命名。
结语
通过以上改写,我们看到了古诗中的“互文”修辞方法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希望读者也能以同样的方式去解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从而感受到作者的深邃思想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