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翻译及赏析
- “客路那知岁序移”
-
表达作者身处远方,时间流转,不觉时光流逝的意思。
-
“春到小桃枝”
-
继续铺垫上元已经来到的表象,“小桃枝”是元宵节的一个典型景象。这一句表达了对元宵节到来的期待。
-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
走出词路的前半部分,描绘建康“悲凉地”的情景。一方面是南宋驻有重兵抵抗金军,另一方面北方流亡者逃散,形成了离散和凄凉的氛围。
-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
开篇对了变乱前的盛况进行描绘:“歌舞百戏,鳞(Cliff)切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这里用了轻盈之笔,传神地展现了当时繁华景象。
-
“花弄影”
-
用“弄”、“流”来形容花和月,传递出升平的氛围。这种意象为下文描绘的五云飞提供背景。
-
“水精宫殿五云飞”
-
指代了当时建康的太平景象,“水”和“五云”(象征祥和),描绘了一幅祥和的皇宫,带有贬义色彩。这句作为对比,直接抒发了对现实的痛恨。
-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
这里通过“分明一觉”表达词眼的作用,“华胥梦”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眷恋。这种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快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 missing。
-
“东风”与“春到小桃枝”呼应
-
用“东风”表现了一种轻盈的氛围,与前文的沉静相映成趣,最终导致词人陷入苦涩的境地。
-
“词眼的作用”
-
“分明一觉华胥梦”这一句不仅为整首词的结构做铺垫,也为下片对变乱前盛况的描绘打下了对比的基础。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情感的深沉,也展现了词人抒发忧国之情的能力。
-
“词作中的讽刺和感慨”
- 整首词通过对比明末元宵与现代上元的对照,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民族精神的批判。从词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这种情感在整首词中的层层递进。
赏析
这首宋词《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以明末元宵节为背景,通过对比明末和现代的上元,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民族精神的强烈批判。开头两句描绘了身在远方、时间流转的情景,点明词人身居客地不觉时序推移的意思。接着用“春到小桃枝”铺垫元宵节的景象,为后首作下篇“花弄影”、“月流辉”等描绘提供了背景。
下片紧接上首的意脉,“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描绘了变乱前的盛况。这种对比直接抒发了对现实的痛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 missing。特别是“水精宫殿五云飞”这一句,通过描绘太平景象来反衬对离散的现实的痛苦。
关键句“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则巧妙地将词眼的作用暴露出来。这个词中的“分明”与“一觉”形成对比,“华胥梦”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和眷恋,而“回首东风泪满衣”则是从幻梦回到现实的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痛苦情感。
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比明末与现代的元宵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民族精神的批判。从上到下,“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层层递进,最终在“华胥梦”这一句中,用词巧妙地将词眼的作用发挥出来,使整首词情感层层递进,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