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山中雪后》原文及译文

    正文概述 水电费   2025-10-05 14:56:53  

    《山中雪后》原文及译文1

    原文:

    山中雪后

    郑燮〔清代〕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译文:

    清晨起,打开门看到的是满山的皑皑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惨淡,连日光都变得寒冷。

    屋檐的积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清高坚韧的性格,是多么不寻常啊!

    《山中雪后》原文及译文2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注释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这句是说,屋上积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开放。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赏析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说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的画面。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诗。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在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此诗也含蓄地表现了词人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在这首诗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与物交融在一起,对经历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作者在大雪之后见景生情所做的诗歌。郑板桥出身贫寒,年轻时“为忌者所嘱不得入试”,曾流浪街头卖画,有时甚至靠乞讨度日,饱尝人间辛酸。所以他经常在诗词作品中,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山中雪后》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