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鸦喝水》教案设计与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为引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策略解决问题。以下是本文的详细改写:
教学目标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 学会本课9个生字,并能根据词语的意思进行义项学习。
- 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 识写生字、理解词句的含义。
-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预备知识
- 乌鸦喝水的故事(见附录)
- 生字卡片:绿线内3个生字,偏旁2个。
- 调查方法:遇到困难时,独立思考后解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引出“乌鸦喝水”这一寓言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鸦会喝不到水?”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激发学习兴趣。
师读课文
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乌鸦“渴”与“喝”的区别;
2. 水的“面”与“喝”(即“渴”的解决);
3. 面向水瓶的情境及乌鸦最终找到水的过程。
2.范读与理解
教师活动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逐句复述。
- 引导思考: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
生字学习
1. 绿线内3个生字。
- 含意:指“取”或“收”,意为“转化”。
2. 偏旁2个,分别是“人”和“山”。
- 表示人,表示山,均指人或事物的转化形式。
3.自读与识字
教师活动
1. 自由轻声朗读生字卡片。
2. 观察图象,复述词语意思,加深理解。
生字训练
完成上述任务后,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以下练习: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2)乌鸦为什么喝不到瓶子里的水?
(3)乌鸦最终找到水的方法是怎样的?
2.试读与理解
教师活动
- 教师示范朗读全文,学生逐句复述。
- 引导思考: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
生字练习
完成上述任务后,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 指名读文中的词语,老师补充板书。
- 口算扩展:乌()喝()于()冬();鸟()渴()干()终()。
3.作业与反思
教师活动
1. 完成口算扩展题:
乌()喝()于()冬();
鸟()渴()干()终()。
2. 口头扩词:
(1)乌()()()办()()()
(2)乌鸦()()()终()()()
3. 每周背诵生字卡片,完成作业后与同桌交换检查。
反思与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归纳,重点突出“转化”的思想方法,同时强调通过观察图象,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本节课以“乌鸦喝水”这一寓言为引子,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策略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分课时的教学设计和作业安排,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