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欢迎加入VIP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

    正文概述 史蒂夫   2025-08-05 19:24:30  

    教学计划:《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一、整体结构与目标

    本计划以“卖火柴的小女孩”(10-12课时)为单元,通过分析一个善良而悲惨的小女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比美与悲剧,理解从美好幻象到现实的转变,学习如何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处理社会冷酷、无情的现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手法,增强对比意识。
    2. 理解小说中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幸福(通过对比分析)。
    3. 感受社会冷漠与人性的批判性思考。
    4. 培养独立的见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 活动: 读5—10自然段,提问:“小女孩是如何看待现实的?”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并联系新课内容。

    2. 学习幻象中的幸福与痛苦

    • 活动 1: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美好的幻象(如火炉、圣诞树、奶奶),理解其象征意义。
    • 例如:“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
    • 活动 2: 疑问: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美丽的幻象?
    • 引导思考:小女孩在现实中看到了什么?

    3. 学习现实中的悲惨与无奈

    • 活动 1: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悲剧的场景(如火柴灭了、小女孩冻死)。
    • 例如:“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
    • 活动 2: 引发思考:小女孩在现实中的悲惨与无奈?

    4. 学习对比技巧

    • 活动 1: 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人物情感变化。
    • 例如:“她曾经多么幸福,现在却更加绝望。”
    • 活动 2: 教师引导:从美好幻象到现实的转变,哪种方式更能体现对社会的批判性处理?

    5. 回顾与升华

    • 活动 1: 总结全文,强调对比手法的意义。
    • 强调:虚实对比让故事更具悲剧色彩,体现了批判性思维。
    • 活动 2: 疑问:“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现实,你会怎么说?”
    • 鼓励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6. 拓展延伸

    • 活动 1: 带来一些故事或情感分析,引发学生的共鸣。
    • 例如:如果有人在黑暗中看到了温暖的幻象,会怎样?

    三、教学资源与准备

    • 学生阅读5—12自然段(课时)。
    • 教师准备:
    • 配乐朗读片段。
    • 帮助学生分析美好幻象和悲剧场景。

    四、作业设计

    1. 《卖火柴的小女孩》后面习题4《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鼓励学生写一篇短文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 阅读两篇安徒生的作品,完成作文:分享自己的故事,表达对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幸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温暖 | 从美到悲剧 希望 热心 心中 悲痛 --------- 舆 | 实 度 火 风 热 月 | 良心 敢 善 ```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在阅读故事后,是否能识别美好幻象和悲剧场景。
    2. 学生是否有批判性思考,能够理解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分享个人感受。

    本计划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从美好的幻象中发现生活的真相,培养批判性思维。

    仁合范文街,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
    仁合范文街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及反思)